<acronym id="k39g6"></acronym>
    <track id="k39g6"><ruby id="k39g6"><tt id="k39g6"></tt></ruby></track>

  1. <track id="k39g6"><strike id="k39g6"></strike></track>
    <bdo id="k39g6"><noscript id="k39g6"></noscript></bdo>
  2. <track id="k39g6"><ruby id="k39g6"></ruby></track>
  3. 当前位置:首页 > 鹏城楷模

    让青春在战位美丽绽放

    乔莎莎近照。

    乔莎莎(右二)与团队成员在野外实地踏勘研究。


   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之际,中央宣传部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位“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”,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榜上有名。

    在南部战区,乔莎莎早就是个“名人”。她因全身心谋战务战、硕果累累而誉满全军,跻身我军联合作战某领域的“领头雁”,荣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巾帼建功标兵、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、全军某领域技术创新先进个人,荣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3次,享受全军优秀专业技术干部二类岗位津贴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2020年11月,乔莎莎作为全军唯一的女代表,被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,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和颁奖。今年7月1日,乔莎莎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,应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。

    一位将军评价乔莎莎:任务面前是猛将、工作面前是干将、课题面前是工匠。

    “我就想当一名从事作战的军人”

    乔莎莎出生在湘北一个军人家庭,外公参加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父亲是一位海防军人。两代从军、全家党员的家风熏陶,使乔莎莎从军报国的信念坚如磐石。高三时,乔莎莎光荣入党,高考如愿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。

    军校毕业后,乔莎莎先后在通信、保密、档案等岗位工作,但从没有淡忘军人的职责,利用一切时机提升打仗素质:任基层分队长,虚心学习带兵之道;做机关保密员,一有机会就跑到作战部门当“编外参谋”,一点一滴学习作战筹划;当档案管理员,潜心研究战史战例,从一份份作战方案、战斗日志和行动总结中探寻战争制胜机理。

    2016年2月1日,战区成立。当南部战区面向全军选调联合作战人才时,乔莎莎第一时间报了名。此前,她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某领域大胆创新,获得4项国家专利、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,已小有名气。

    “我就想当一名从事作战的军人!”2016年6月,乔莎莎如愿成为南部战区某部一名工程师。

    “把敌人的软肋死穴找出来”

    乔莎莎主动请缨参加战区作战课题研究攻关,“摸着石头过河”向我军联合作战的陌生领域发起了冲击。

    “平时敢为人先,战时才能不落敌后!”5年多来,乔莎莎先后赴军委机关、其他战区、任务部队和院校介绍作战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30多次,受到普遍赞誉。

    春夏之交,一场联合作战背景下的红蓝对抗演练正酣。红方“中军帐”内,荧屏闪烁,一组组复杂“敌情”接踵而来,战场态势瞬息万变,让本就严肃的气氛更显凝重。

    “综合蓝军兵力布势、补给阵位等特点分析,‘敌’作战链和补给体系上存在5个方面的短板……”已经成为高级工程师的乔莎莎干脆利落的声音,打破了指挥所内的沉寂。

    分析“战场”态势、精算兵力行动……经过层层抽丝剥茧,此前还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“困局”,顿时变得“柳暗花明”。是役,红方指挥员果断采纳乔莎莎的意见,以“敌”短板弱项为作战筹划突破口,打了蓝军一个措手不及。

    “把敌人的软肋死穴找出来!”演练前夕,乔莎莎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分析“战场”态势、调阅“敌情”资料、分析目标数据。

    “备战打仗只有旺季、没有淡季,我们永远只有两种状态:打仗和准备打仗。”乔莎莎说,在战位就必须时刻想着打仗的事,时刻保持战斗状态,聚焦对手摸实底、研战法,力求知己知彼、增大胜算。

    去年初夏,一次演习任务部署会上,向来担负“红军”角色的乔莎莎所在团队,被要求扮演“蓝军”!

    “凭啥让我们演蓝军?”角色换了,之前有关蓝军的研究资料突然用不上了,个别团队成员有些想不通。

    乔莎莎却不这样认为:不知对手,何来对策?不研强敌,何来高招?在动员部署会上,她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演蓝军,正是身临其境了解对手、研究对手的绝好机会!”

    为确保拟制的作战计划像蓝军,乔莎莎要求每名成员“本色出演”,深度沉浸角色,把蓝军的典型作战样式和战术战法了解清、研究透。

    乔莎莎带领大家从基础敌情研究入手,结合蓝军战备能力水平和未来新质武器装备研发运用等情况,分析总结蓝军导弹攻击、水下突袭、特种破袭等行动特点规律,基本摸清蓝军联合作战的指挥结构、基本流程、组织实施、兵力运用等情况。

    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,多项从蓝军视角研究拟制的作战计划、策略战法出炉。

    “通过对502个‘敌’目标进行价值分析和大数据仿真推演,建议对3号、27号、114号、302号4个目标优先打击!”盛夏时节,岭南军营一场实战背景下的红蓝对抗演练正酣。

    作战会上,英姿飒爽的乔莎莎手持激光笔,神定自若地对着荧屏上的巨幅敌情图直抒己见,一组组精确计算数据、一项项仿真推演结论,再次为联合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  这几年,乔莎莎领衔攻关的作战研究成果,填补我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多项空白,为战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参考和有力支撑。

    “搞联合作战需要科学家精神”

    “搞联合作战需要科学家精神。”乔莎莎认为,未来联合作战工作以大数据推理、精确计算、模拟仿真为基础,必须有教授般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。

    一次演习作战研究会上,指挥员突然询问:“如果对蓝军实施封锁,他们最长能坚持多久?”现场一片寂静。

    乔莎莎决心拉直这个问号。刚开始,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“蓝军一个补给站每次能补充多少物资?补充哪些物资?物资储备是多少?每天消耗多少……这些基本问题都不清楚,怎么算?”她说,如果都有现成的数据,那还要我们干什么?

    乔莎莎带着大家一头扎进资料筐里“淘宝”,从海量数据和蛛丝马迹中,对蓝军自持力进行提炼分析。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,最终拿出了“图表+数据”的研究报告。

    战区领导看后惊讶地发现,每个阵地能存多少水、油、主副食和武器弹药,每天主战装备消耗多少油,每天人员消耗多少主副食,最长能持续多少天,都精确到了个位数。一位战区领导感慨地说,把任务交给乔莎莎,她会给你十倍的惊喜。

    乔莎莎身上还有股科学家般的质疑精神,敢于打破常规、挑战权威。一次演习中,她大胆提出:运用轰炸机隐蔽突防,打击蓝军军事基地。

    一语既出,一片哗然。当场很多人表示反对,认为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,轰炸机执行任务的可能性不大。面对质疑,她却说:“行不行,科学数据说了算。”

    下来后,乔莎莎围绕“打什么目标用什么弹药”“敌防空体系拦截概率是多少”“我使用多少枚导弹能够突防成功”等问题,带领团队精算细算、多方验证,还设计了相关计算支撑软件。

    “真没想到,仗还可以这么打!”几天后,一套以数据和仿真推演结论说话的火力打击方案,再次送到作战会上讨论时,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。

    结构力学、材料力学,蒙特卡罗法、网络分析法……在乔莎莎所在部队采访中,记者经常听到这样的专业术语。这是一组以科学精神研究“打仗学科”的科学数字:一项作战研究课题,平均收集、消化信息资料数十万字;一份火力打击方案,涉及多个军兵种,涵盖多种武器弹药,涉猎计算机编程、运筹学、爆炸力学、测绘学和外军作战理论研究等多个专业学科,以及熵权法、有限元法、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算法……

    计算精确度也十分苛刻。记者翻阅作战方案看到:一栋房子哪根梁柱最脆弱?建筑物用的是什么标号的水泥……都要算出个所以然来。有的战友开玩笑说,我们算天算地算万物,乔高工把我们逼成了“科学家”。

    “青春是用来奋斗的,奋斗的青春最美丽。”乔莎莎华丽转身的背后,是一串闪烁着青春之光的备战打仗足迹——先后取得联合作战重大攻关成果30余项,多项填补我军相关领域空白;探索形成联合作战战法训法创新成果26项,研发专业系统软件10余套,在全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率先建起3个实验室,开创性提出“一细则五规范”“五步法”等机制方法,有力支撑了联合作战筹划指挥;带领团队参加军委、战区组织的重大演训活动20余次,为联合作战指挥决策提供精准支撑。

    今年“八一”前夕,乔莎莎所在团队群众性战法创新传来捷报:多项研究成果和分析数据进入实战方案,为指挥员研判和决策提供了可靠支撑。这是她注重发挥团队“聚合效应”结出的累累硕果。她坚信,在逐梦强军、奔向一流的新时代,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无限可能,每个人都能用青春和智慧创造无限精彩!(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姜博西 罗盛轩 栾铖文/图

    编辑:王营波
    日韩免费视频
    <acronym id="k39g6"></acronym>
      <track id="k39g6"><ruby id="k39g6"><tt id="k39g6"></tt></ruby></track>

    1. <track id="k39g6"><strike id="k39g6"></strike></track>
      <bdo id="k39g6"><noscript id="k39g6"></noscript></bdo>
    2. <track id="k39g6"><ruby id="k39g6"></ruby></track>